湖南芷江古沖村侗族文化館開館迎來益陽團隊游客
摘要:國家旅游地理湖南懷化12月10日訊(通訊員 羅建軍 楊青華)12月5日,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禾梨坳鄉(xiāng)古沖村侗族文化展覽館正式開館。
國家旅游地理湖南懷化12月10日訊(通訊員 羅建軍 楊青華)12月5日,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禾梨坳鄉(xiāng)古沖村侗族文化展覽館正式開館,同時迎來了來自益陽市區(qū)與安化縣金湖村的10多位游客。游客們參觀了侗族歷史圖片展、侗族文化實物展的同時,還了解了紅二、六軍團長征經(jīng)過古沖、經(jīng)過芷江的歷史,接受了一次紅色文化教育與黨性教育。
古沖村是芷江南部的一個侗族村寨。原來旅游資源匱乏,是一個典型的旅游資源空白村。以旅游策劃專家楊青華為隊長,肖波、田其剛為隊員的駐村扶貧隊入駐古沖村后,以“每一個人就是一個景點,每一棟房子就是一個景區(qū)”為思路,重點以穿侗服、學(xué)侗話、唱侗歌、跳侗舞、品侗民俗這一侗文化體驗“五部曲”,來作為吸引游客的引爆點,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的進入游玩。2019年至2020年,古沖村就接待了68個團隊的5000余名游客。
沒有景點,游客先來!扶貧隊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奇跡。為了增加古沖的旅游看點,于是扶貧隊又幫古沖設(shè)計了萬畝橘園等景區(qū)。但萬畝橘園僅在橘花盛開、金橘滿園的時候較有吸引力,于是在扶貧隊的倡儀、策劃、設(shè)計下,在村總支書記龍四清的組織下,古沖村又于今年10月開始籌建侗族文化展覽館,12月正式開館。館內(nèi)圖片展示為侗族歷史、侗族文化、紅軍長征、紅色教育、旅游新貌四個篇章,同時收藏著侗族人民傳統(tǒng)生產(chǎn)生活實物用品100多件,既有勞動的生產(chǎn)工具,如梨頭、碓款、鋤頭、刨子等,也有日常生活用具,如竹箱、馬燈、油燈、花轎、花床等。
參觀中,游客們在導(dǎo)游的講解中,仔細觀察著館里的每一件藏品、每一幅圖片,紛紛猜測著各種藏品的名字與用途,如墨斗、米斗、抬架、草鞋凳、蓑衣、神龕等等,仿佛讓人回到了那刀耕火種的歲月。在館門口,益陽市電視臺的陳建國指著一件用竹子、木頭做成的藏品問導(dǎo)游:“這個是什么東西?”導(dǎo)游介紹說:“這個用我們的侗族方言,叫累子,古代侗族用來碾谷、剝殼用的。相當(dāng)于古代的碾米機。谷子從上面放進去,人推動上半部分,就可以把米碾出來,大家可以試著推一下。”接著,游客們紛紛上前“感受”了一把“碾米”的樂趣!
參觀完侗族館后,游客們還參觀了萬畝橘園景區(qū)、社山背侗寨,在貧困戶周代洲的柑橘山里,學(xué)著侗話、聽著侗歌,幫助貧困戶采摘了柑橘,體驗了一把柑橘采摘的樂趣!同時,紛紛預(yù)定購買了古沖的柑橘!
湖南芷江古沖村侗族文化館開館迎來益陽團隊游客。
湖南芷江古沖村侗族文化館開館迎來益陽團隊游客。
責(zé)任編輯:吉中君
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