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哈巴河:闊克塔斯的黑白記憶(圖)
摘要:國家旅游地理新疆哈巴河4月12日訊(通訊員 代維利)2017至2108年,我在參加自治區(qū)“訪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”駐村工作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,在繁忙的駐村和入戶工作之余。
國家旅游地理新疆哈巴河4月12日訊(通訊員 代維利)2017至2108年,我在參加自治區(qū)“訪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”駐村工作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,在繁忙的駐村和入戶工作之余,有時會禹禹游走于村莊周邊的荒漠戈壁,感受那一份特有的蒼涼、單調與寂寞。
黑與白,就像一個事物的正、反兩個方面,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,在黑白攝影的純粹世界里,既可以讓一個人陶醉于反差鮮明的高度對比之下,也可以讓一個人沉浸在混沌模糊的朦朧浪漫之中。
我所駐的村莊叫阿勒喀別克克孜勒喀英村,隸屬于阿勒泰地區(qū)哈巴河縣薩爾布拉克鎮(zhèn),是個典型的牧業(yè)村,地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國邊境一線,距哈巴河縣100多公里、鎮(zhèn)政府60多公里,離兵團十師185團只有8公里。到了冬天,這里雪大風大,只有靠步行和騎馬才能通過,馬拉爬犁成了這里冬季最便捷最實用的交通工具。到了夏天,這里蚊蟲肆虐,是世界著名的“蚊蟲王國”。春秋兩季,這里經常是風沙彌漫,是風力發(fā)電的好場所。
這里的村民居住比較分散,闊克塔斯只是其中的牧民定居點之一,集中居住著幾十戶牧民,我的結親戶就居住于此。村民都是哈薩克族,以牧業(yè)生產為主。以往多種植苜蓿、玉米。2019年5、6月間,一來到結親戶家,我就發(fā)現院子里新開墾了一大一小兩塊菜地,為了防止牲畜啃食,還專門修建了圍欄,種上了草莓、土豆、辣椒等。在下村住戶走訪的過程中,我眼見村旁的田野里不光種植了苜蓿、玉米,而且集中連片種上了食葵、藥材等經濟作物,綠油油的長勢喜人。村里糧經草種植的結構比例正在被村民、承包戶和入駐的公司逐漸改變刷新。
隨著脫貧攻堅戰(zhàn)的全面勝利和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的深入實施,這個邊遠牧區(qū)正在一點一滴發(fā)生著可喜變化,村民的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(fā)展趨勢。村民們積極響應“廁所革命”的號召,家家戶戶都新建了廁所,一條新修的柏油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。部分牧民已不再四季轉場游牧,有的村民選擇發(fā)展庭院經濟,有的村民選擇發(fā)展農區(qū)畜牧業(yè),有的村民選擇外出打工,有的村民選擇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。
在林海雪原中穿行走訪,在“蚊蟲王國”里揮汗如雨,在狂風暴雨中星夜兼程,在嚴寒酷暑里伏案疾書,在緊張忙碌中廢寢忘食……2018年,我所在的阿勒泰地區(qū)文體廣新局駐哈巴河縣薩爾布拉克鎮(zhèn)阿勒喀別克克孜勒喀英村“訪民情、惠民生、聚民心”工作隊先后被地區(qū)、自治區(qū)評選為先進工作隊。
白樺林
皴裂的沙包
放牧
寒流的痕跡
荒原奔馬
水邊的一匹馬
梭梭
圍欄
霧凇
野鴿子
一顆沙棗樹
一株草
責任編輯:吉中君
網友評論